图片说明:伙伴们在槐树下的合影
五月的北京,正万物勃发、绿芽展新,在善导的邀请下,来自公益领域一众伙伴齐聚一堂,共同开展一场为期三天的关于“跨组织合作”的分享、对话与展望的共创行动。
因为疫情,新老朋友们都许久未见,再次相聚,既欣喜又感慨。大家互相问候着,说着彼此身上的变化,一时间都淹没在欢乐的氛围中。公益真是一个神奇的事业,很多时候只要知道有人一同前行,就会增添很多力量。
接下来,让我们把镜头定格,看一看这三天里,大家都在哪些方面进行了脑力的激荡?以及,我们又如何眺望未来?首先,由善导的代表陈志君分享了举办此次共创会的原因。善导作为一个起步于志愿运动及自组织、深耕于团体、组织发展及跨组织合作的支持型组织,多年来关注“跨组织合作”这个议题,即在一个多元主体的集合关系中开展一个有计划的变革,从而达成超越单个组织或个人能力能够达成的结果的行动。善导相信,有效回应社会问题,离不开多元组织主体的持续合作。
接着,与会的参加者分享了自己正在进行或曾经经历的跨组织合作经历,在随后的对话中,大家对于跨组织合作的概念越发清晰。大家认为,跨组织合作包含这些特征:
图片说明:参与者们分享“我的跨组织合作”经历
随后,我们邀请了六家伙伴机构,分享了各自跨组织合作的案例:
融合中国:由心智障碍家长组织组成的网络,致力于促进心智障碍者成为平等有尊严的社会主体之一。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CFF:有志于追求机构卓越、行业发展的基金会自愿发起的行业平台。旨在加强中国基金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建设中国基金会行业生态系统,使基金会行业成为有效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良好运转的重要力量。
海南罗非鱼可持续发展联盟(海南省罗非鱼品牌建设促进会):由公益组织推动、产业上下游力量相关方组成的产业协作机制,致力于推动海南省罗非鱼产业绿色、健康、稳定发展,形成区域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及行业韧性。
全国自然教育网络:由活跃在全国自然教育一线的机构和个人志愿性发起和筹办,致力于持续促进自然教育行业的良性发展,以期实现万物和谐共生的社会。
救灾应急中的非正式网络:在救灾应急中非计划性的自组织合作,而形成的紧急救援线上自组织合作群。
乡村儿童美育网络:期望通过网络机构的协作与联合行动,共同促成乡村儿童美育实践的专业发展与资源整合,并联合多方力量共同发声,传播美育理念,促进公众参与,倡导一个更加有利于乡村儿童美育发展的生态环境。
经过讨论,大家发现,跨组织合作机构之间的关系,有几类组织形态:很多时候合作的形态看似是复合的,但存在主导的形态。至于各种形态之间的优劣势,仍有待更多案例汇集和梳理。
根据不同的核心目标类型分,参加者发现有这些:倡导、能力建设、联合行动、行业建设、交流陪伴、议题推动、社群组织;在目前的环境下,很多合作的发起和推动者需要考虑多种目标的集合。
由于我们共同面临的是很多合作还没长出来的大环境,所以参与者聚焦谈到了跨组织合作在发起阶段的成功要素,包括以下必须具备的要素:
相对的,能推动基础设施的资金(包括开会、经验沉淀研究)、技术(推动领域发展的技术和组织的专业技术)、发起成员具有系统观(包括行业资源视野和专业发展视野)这三项则属于重要但并非不可或缺的。
图片说明:参加者舒敏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组织发展阶段中不同相关方的关系与合作的状态
盘点了不同合作的发展历程,大家发现共性的发展阶段包括酝酿期、初创期、发展期。
此后合作如果进入良性,可能会经历转型或升级,但任何一个阶段的合作如果运营不善或者无法回应外部环境变化,都有可能会经历停滞或衰退。而且每个阶段的变化都会伴随或大或小的震荡期。
那么,不同阶段的跨组织合作是怎样的,要怎么推动、考虑哪些因素呢?
大家非常热烈地分享和补充了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共创了这样一份在公益领域中的跨组织合作发展地图。
所谓“理念很圆满、现实很骨感”,现实中合作的苦楚往往难为外人道。得益于伙伴们的开放坦诚,大家愿意说出那些夭折的行动故事,出个“验尸报告”,以此反思那些让合作“走不下去”的原因。
一开始就有伙伴分享了资源对于跨组织合作的影响故事。资源减少,合作网络就收缩了或者直接不了了之,究其原因是因为问题的紧迫性不足;此时,有伙伴分享了不一样的故事,她的经历里,因为“有人坚持做重要的事”的愿力,开始“把不紧迫变为紧迫”,积极寻找资源,在有限的资源里做最要紧的事,让合作持续了下去。
一位伙伴随后分享了“资源”视角的局限性。在有资源的情况下如果相应的召集人由于不认同协作或协同的理念和做事方法,最后也很可能无法有效推动。
大家进一步谈到,在很多合作的场景里,经常存在竞争性思维大于合作性思维的情况。同态竞争尤其影响合作,很多伙伴对此表达了共鸣。竞争性思维很多时候是当事人毫无觉察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而激发竞争性思维往往源于不同组织的理念方法差异、个人特质、成果产出的利益影响等底层问题,而这些往往得不到公开谈论。
图片说明:在傍晚的余晖中,伙伴们畅聊那些不幸夭折的跨组织合作经历
竞争有时候也会体现得很具体。比如有伙伴联想到由个别资源方把持资源的情况下,合作在酝酿期就流产的案例,也有先前被合作网络吸收进去,但没有获得原先承诺的支持,反而被利用拿走更多利益的经历。在这些案例中,有人提到深层的障碍是“共同发展”的意识不足——大机构想要吸纳小机构,构建影响力;小机构对参与没信心、“不见兔子不撒鹰”。都以自己利益为先、不考虑系统性问题,看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多方合作的价值。另一方面,不对等的关系也造成了共同发展的共识薄弱。在一些案例里,行业领袖/大佬所掌握的权力也可能加剧不对等,为合作带来制约。如何扛住这种权力,恰当地摆放行业领袖的位置,有时候是推动团队最终能否成就合作的关键。
尽管有着各种挫折经历,参与者也有着很多实践中长出来的经验,可以归纳为以下关键词:
在跨组织合作中,专职角色要在一开始就明确规划。由专职角色来代表合作网络公共性的事务,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明确相应功能和责任,厘清与组织成员的边界。
关键词2:资源分配
要与资方进行行业生态分析,沟通好资源分配的策略,绝对不与合作伙伴抢资源。
如C伙伴说:我们需要避免让对方认为我们抢资源,所以在合作的时候,我们是自带资源,承担自己的工作,并且和伙伴联合筹资共同发展区域。
L伙伴说:在担任筹资统筹的角色时,资金不走自己所在的合作网络主体,而是直达伙伴机构。资源不够的时候,要把资源集中在重要的合作行动上。C伙伴:跨组织合作网络在初创期不需要做多,把资源放在核心品牌业务上,打出影响力。J伙伴:最重要的是投放小的资源,“坚持一年两次联合行动,聚集士气”是很重要的。
L伙伴提到,要把沟通放在优先度极高的地方,沟通的畅顺与否,决定了危机时大家是否能应对。
R伙伴提到,作为推动者,真正地共情和聆听是合作突破的关键。Z伙伴则认为有计划的非正式沟通是很重要的,引发现场广泛的共鸣。
图片说明:小组成员现场讨论
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共识:“要促成改变,形成合作网络很重要”,在一开始,跨组织合作网络的成员需要清楚网络的价值和原则。
另外,共识常常不是一步到位的,我们只需要每个阶段找到阶段性共识就可以; 甚至有时候共识到70%就可以往前走了,以免阻碍行动,削弱士气。
共识也包括对路径和节奏的共同想象。在前进困难的时候,停下来进行一些对话,回到各自的感受和涌现出来的心声,坦然表达内心的困惑与障碍。在走弯路的时候,也要和团队成员聊一聊为什么慢了、停下来了,调整对于期待实现的耐心程度。
在实践过程中,充分表达对于信任的建立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面对面地沟通,我们可以共创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作为推动者尤其可以首先释放信任,带动信任。
此外,还要勇于面对事实并复盘,看到共识、也看到分歧之处,主动跟不在场/少数人沟通,了解问题背后的真问题。在场的Q伙伴分享了自己社区工作迅速建立信任关系的秘诀:要过夜,聊生命故事、聊成员的初心,这样能理解成员是如何做决定的,可以有什么程度的信任。
要有一起扛过难关的决心。M伙伴提到,“作为网络的召集人,虽然我们是走一步看一步,但我们至少展现出确定性——我们是认真的、我们是愿意持续投入的、哪怕结果未知。我觉得这是我们给到合作网络的礼物。”在低谷时,调整心态的方式还可以是做行动研究,了解自己、了解他人。
G伙伴分享自己之前害怕与有不同意见的人沟通,但有一次她花了三天时间跟伙伴逐一沟通,表达出专注和诚意,问题就摸清楚了,知道怎么做了,也不再害怕不同意见的情况发生了。
R伙伴说:“有时我们会怕批评,但批评不代表对人有意见,不说话也不代表没意见。”
S伙伴说:“我们总希望有个确定性,但现实永远是在不确定中找确定性, 需要持续做自我心态建设,面对恐惧。”
如何往前多走一步,跨组织合作未来的空间在哪里、需要思考什么?
在开放对话里,伙伴们发起了话题讨论:如何为伙伴提供资源的同时,自身也能获得收益?如何推动一个新合作网络的形成?如何更安全、合规?如何发展一个交流的平台?如何让倡导更具体、可见?如何更好地影响资方?如何支持“跨组织合作”的伙伴们?……1、提升终局思考意识:先思考议题的终局,再分阶段思考,着眼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会成为合作网络形态的参考。
2、发展愿力:当个人和机构的愿力不太一样时,要做区分,个人可先行,再策略性影响机构的态度,持续积累小胜,由量变引发质变。
3、管理风险:团队内部需梳理踩红线的风险点,并确立底线原则,与各方进行同步;团队内部要建立一个透明小组,和有关部门建立更更开放的、更主动的沟通机制。
4、发现自身角色:作为跨组织合作推动者,我们应该着眼于推动不同的合作方,形成更大的品牌影响力,通过影响力实现各种目标,给伙伴和自己带来收益和赋能。
5、面对害怕:在关于辜负期望、平庸、搞砸项目,以及个人身体、家庭层面等话题时,不少伙伴都有压力。但如同一位伙伴说的那样“可以将自己的害怕说出来,寻求到支持。很多东西是不可控的,但在内在层面怎么跟自己相处很重要,我依然会很害怕,但我的勇气不会消失掉。”
我们发现“跨组织合作的推动”也是一个专门的工作领域,如果有了更多的思考和碰撞,能够帮助更多人在这条路上明确方向、突破困难、发挥自己的价值。“这是一次意外很松弛,虽然自身的体会在话题之外,但又充满惊喜,特别是当大家说'原来有这么些人也在做这样的事情'时,有一种兴奋感和希望感,对于从人的角度如何支持跨组织合作更加笃定了,也看到冰山之下涌现的东西,保有更多的好奇。”
“三天聚精会神的讨论、激烈的思想碰撞像是一剂强力针,一针下去力道强劲,像生了一场病。然后慢慢缓过劲,感受到已经补给了充分的养料和水分,拿上了对讲机,可以继续校准路线后前行了。”
“在一个共创会上,对每个跨组织合作网络的快速了解,对十多个网络的深入了解,帮助我不仅有纵深的看见,也有横向的看见,更有一起如何更好地走向未来的反思。”
特此鸣谢此次共创会参与成员及机构:
(名单按首字母排列,排名不分先后)
巴雅尔图—西乌珠穆沁旗牧区信息服务中心
陈志君(大头)—善导公益发展
崔丽霞(虾虾)—善导公益发展
冯小娟—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禾平台)
龚瑜—北京新艺动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乡村儿童美育网络)
韩寒—海南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
郝南—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
洪图(Heaven)—善导公益发展
金辰—全国自然教育网络
李红颖—晓更助残基金会(融合中国)
梁海荣—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
刘杏—银杏基金会
刘洋轩—善导合作协作者(议题协作者支持)
璐瑶—广西梦想家乡村贫困青少年关爱中心
任梦洁—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秘书处
舒敏—深圳益响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谭丽—善导合作协作者(阅读领域)
田倩—零废弃联盟
王子人—上海浦东乐芬环保公益促进中心(捡拾中国)
徐玢—同语
杨国琼—浙江致朴公益基金会(乡村儿童美育网络)
杨建—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乡村儿童美育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