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北京市银杏公益基金会、银杏伙伴社群纳新工作组的认真评估和实地考察,2025年有22位致力于公益事业的行动者成为银杏伙伴候选人。10月10日至10月11日将在北京举行2025年银杏伙伴成长计划纳新终评审会,由专家通过一对一面谈和集体讨论等方式,产生进入公示期的2025年银杏伙伴。评审会结束当天将公布进入公示期的银杏伙伴名单。
现将2025年银杏伙伴成长计划纳新终评审会专家评委会成员公示如下:
2025年专家评委会由14位专家组成,他们是(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一梅、付强、郭婷婷、蓝煜昕、李红、李雁、李志艳、陆丰、卢玮静、陆德泉、彭艳妮、王亦庆、曾晶、张守礼。
评委介绍
01
陈一梅
1997年8月至2024年4月中国公益专职工作经历。现任北京沃启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此前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项目官员和翻译、福特基金会北京办事处任首席代表助理、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国际美慈中国主任、中国发展简报总干事、万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执行理事。现兼任北京银杏公益基金会监事、心和公益基金会理事。曾担任中国慈善联合会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2004年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公共管理硕士。
02
付强
蓝驰创投投资合伙人/社会创新合伙人。曾主导投资了滴滴、饿了么、微众银行、京东健康、粉笔、UniUni等项目。加入蓝驰创投前,付强曾任CPE源峰执行总经理。付强先生致力于教育及公益事业,曾任益优青年理事、北京蓝驰公益基金会理事、未来论坛青年理事,并资助创办了一所创新学校、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机构、一个青年成长社群。
03
郭婷婷
朴睿咨询合伙人,满天星青少年发展中心副理事长,劲草同行公益导师。拥有超过20年人才和组织发展领域专业经验、LMI领导力教练,经历覆盖外资500强企业、上市教育集团、四大咨询公司、非盈利组织和创业公司,参与企业收并购及人力资源整合项目超过三十余家,经验覆盖不同行业的人力资源全模块设计、组织发展及人才发展的管理、咨询及教练辅导。 郭婷婷女士从2016年起参与公益组织的专业志愿活动和专业服务,为多家基金会及慈善组织的担任长期顾问。
04
蓝煜昕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中国非营利评论》联合主编,UNDP SGP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明德公益研究中心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工学学士、硕士、管理学博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锡拉丘兹大学麦克斯韦尔公民与公共事务学院访问学者。
长期从事与社会组织、公益慈善与基层治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观察,近期在清华大学发起“财富升维与社会价值创新”行动研究计划,推动相关行动学习和知识生产。
05
李红
2017届银杏伙伴,北京市晓更助残基金会理事长,曾任职北京海淀区融爱融乐心智障碍者家庭支持中心总干事。从事残障议题社会倡导工作超过15年,实践中开展的相关工作涉及融合教育、融合就业、心智障碍者的家庭支持以及未来托付等关键议题。
06
李雁
盎然气候行动研究院创始人、执行主任。曾在环保系统工作,后加入全球最大的国际环保组织之一绿色和平(Greenpeace),2018-2022年任绿色和平中国首席代表。长期追踪气候变化与能源、污染防治与循环经济、生态保护等议题,开展实地调研、政策研究倡导、推动企业绿色行动与公众传播等工作。见证了气候议题在政策与民间的发展演变;作为观察员长期参与联合国气候谈判工作,对全球环境治理、中外气候交流也有许多实践与思考。2022年年中离开绿色和平,作为独立顾问、通过与各类型机构的合作,探索中国社会低碳行动的各种创新可能。目前正在创建跨界团队“盎然气候行动研究院”,致力于通过创新实践,引导、开拓新的资金来源加入中国气候行动的行列,促进气候行动生态系统的繁荣。
07
李志艳
资助者圆桌秘书长。资助者圆桌是中国资助机构的共学共创平台,在全国共有60余家成员,定期就社会问题、资助方法以及资助机构的治理与管理展开研讨,从而充分发挥资助机构的潜能,推动社会问题得到公平、有效、可持续和规模化的解决。李志艳长期研究公益机构的战略与治理方向,著有《公益的方法》、《资助通识》、《高效理事会》等实践方法类作品。
08
陆丰
2011届银杏伙伴,爱丁堡公爵国际奖中国区CEO。
09
卢玮静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副教授、北京七悦社会公益服务中心主任,非营利组织管理专业博士毕业,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出站,研究方向包括非营利组织管理、公益慈善、社会治理,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民政部等多个课题,出版著作包括《互联网募捐平台:价值与运作机制》、《基金会评估:理论体系与实践》、《社会组织走出去:优势与挑战》等,并发表多篇学术文章,在公益领域长期从事评估和行业研究等工作,其团队评估过超过千家的社会组织和数百个国内品牌公益项目。
10
陆德泉
云南连心社区公益基金会及云南连心社区照顾中心专家,曾任乐施会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学尤努斯社会事业中心项目统筹主任,臻善社会评价评估中心董事等。从香港中文大学获得社会工作学士学位与社会学硕士学位,并于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曾先后担任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兼任讲师等职务。
1991年创立香港滋根基金会,在贵州苗族地区开展农村教育、扶贫与妇女发展工作,此后持续通过行动研究深化扶贫与发展领域的战略实践。目前深耕云南,依托行动研究范式构建发展型社会工作模式,着力推动该社工模式与社会创新的理论融合与实务拓展,其研究紧密结合流动人口服务、少数民族乡村扶贫、留守及困境儿童关爱、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城乡人口循环流动治理、文化生态保护、灾后社区重建、乡村振兴、区域公益生态系统建设、县域公益人才培育等多个领域的服务开发与创新。
11
彭艳妮
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理事
北京市银杏公益基金会理事
12
王亦庆
SEE基金会环保公益行业发展总监,长期从事生态环保类公益组织的资助和组织成长赋能工作。
13
曾晶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公共管理硕士,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博士,现为《中国慈善家》杂志影响力慈善研究院首席专家,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高级顾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特聘专家。曾是电视深度报道记者和主持人,先后任职于中央电视台、福建电视台和厦门卫视。
14
张守礼
奕阳教育董事长,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与管理研究专委会委员,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向荣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同时兼任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北京三知困难儿童救助服务中心等多家公益组织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