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银杏分享会 | 王海 如果相机是一双眼睛

来源:银杏基金会

· 银杏分享会
他来自 上海爱拍社区公益影像发展中心 他希望 用影像留存社区中的人与事 他说:每个生命,都值得用一种方式来纪念 他是王海

我想,他们真的看到了自己

大家好,我叫王海。我所做的工作是将影像带入社区服务,通过影像让社区居民有机会面对镜头讲述自己和社区的故事。为什么会做这个事情?源自于2006年夏天,当时我以一个纪录片工作者的身份第一次走进丽江拉市海上游的彝族山寨。当地人管这个地方叫“洋芋场”,因为在这个山寨里住着一百多口人,他们常年以烤洋芋为主要食物。
    我当时去创作一个关于流域治理的纪录片,在这个议题的采访中,我才发现其实当地人才是流域中的重要保护者。因为他们的保护让丽江的旅游业得以永续,但是旅游业所带来的丰硕成果,却没有给当地人的生活带来改善。有时候我在思考,影像到底能为他们带来什么?当地的一个现实状况就是男人们常年在外放牛,而妇女们去广东打零工。 三个月的拍摄很快结束了,老村长给了我两张身份证。一张是他母亲的,一张是他妻子的。他告诉我说:“王海,他们都已去世,但她们从未拍过一张照片,只有这两张身份证,这是唯一的纪念了。你是不是能够给我带到上海,帮我把它处理好放大。”就在这一刻,我突然发现,我的摄影机所拍摄的,其实都是我想要的。而他们的需求其实很简单,并且让人牵挂。   我问自己,我们的影像到底是谁的眼睛?我真的看见他们了吗?两个月以后,我托朋友将放大并裱好的照片带到了老村长的手里。
  2009年我创办了爱拍影像,我和居民共同创作社区作品,我们开办社区影像节。让影像成为社区居民发声和赋权的工具。 2010年我在一个即将拆迁的社区里面,遇到了这两位老人。老爷爷104岁,老奶奶105岁,他们相濡以沫80年。当时是上海市婚龄超过80年的四对夫妻之一。 他们从小在这个社区长大,他们的生命与这个社区紧密地连接。所以我决定以他们的故事为线索来拍摄这个社区的变迁。当老人家知道我来拍摄他们时非常高兴,两个人相伴地走在社区,告诉我他们和这个社区的故事。但遗憾的是,这一次的拍摄,尽成了他们相伴在社区里最后的画面。因为在2012年的冬天,老奶奶不小心摔了一跤,卧床不起。她托邻居告诉我,是不是可以让她看到自己在电视机里的样子。当时我们的后期制作还没有进行,但是我的直觉告诉我,我必须让她看到。所以我们连夜赶制了一段影像,终于让这老奶奶在电视机里看到了自己。没有花俏的设计,没有精美的旁白,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影像只是一个简单的心愿,却让她释然。 我们有时候会感叹韶华易逝,但有时候我们也很庆幸,在他们消失前,我们还有机会去记录,去留存。我想真实影像的力量并不在于讨好谁,更不会为了取悦观众而锦上添花,这就是影像的力量。 今年我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