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2016年度银杏伙伴成长计划评审会专家评委公示

来源:银杏基金会

· 项目动态

2016年银杏伙伴成长计划评审会专家评委介绍

 

经过银杏基金会秘书处团队的认真评选和实地考察,2016年有17位公益行动者成为银杏伙伴候选人。11月10日至11日将在北京举行2016年银杏伙伴候选人评审会,由专家通过1对1面谈和集体讨论等方式,评选出2016年银杏伙伴。评审会结束当天将公布当选的银杏伙伴名单。
现将2016年银杏计划评审会专家评委会成员公示如下:
2016年专家评委会由9位专家组成,他们是(按姓氏拼音排序):顾晓今、何永平、李楯、陆德泉、王海光、王瑛、徐冬梅、张兰英、张守礼。
 
评委介绍如下:

顾晓今,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基金会中心网副理事长。1989年中国青基会创立之初即加入,是中国青基会的创办者和领导者。探索和实施希望工程品牌管理,主持开展公益服务项目,进行组织治理结构创新。1998年以来,参与推动中国基金会和NPO信息网建设;参加首批公信力系列培训;推动开展中国NPO自律行动;参与推动基金会中心网的建立以及基金会行业信息透明化的建设。
 


何永平,连接力私董会发起人、社会企业私董会1502组召集人、自由投资人、创业者成长教练、私董会教练。毕业于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精密机械专业。1998年至1999年 进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学习,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EMBA)。2012年3月成为上海财晟资本合伙人。之前曾在上海华澳投资公司、北京神雾热能技术有限公司等公司担任常务副总经理、总经理、执行总裁等职。
 
 


李楯教授,法学家和社会学家。主要从事当代中国问题、法律职业和司法改革研究。此外,也做一些性别研究(妇女研究)。作为独立专家,曾参与过中国的立法和公共政策的制定工作,并曾为联合国组织撰写有关中国法律改进的评估报告和提供咨询。以自学而至以学术研究和教学为业。由于经历了中国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年代,所以有8年在农村插队务农、4年在工厂工作的经历。1981年通过招聘考试成为律师,曾先后就职于北京市律师协会研究室和中国社会科学院。1984年受聘为人民日报社法律顾问。1988年任法制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1993年受聘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调查中心教授。1996年受聘为美国福特基金会北京办事处顾问,对福特基金会在中国资助的法律项目做评估。1998年接受美国政府邀请访美,考察美国司法制度和法官培训。1999年后,任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专家网络负责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政策研究所执行所长、清华大学老年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清华大学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至2007年。其后,除授课外,主要从事研究工作,同时,在推进法治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参与诸多社会活动。媒体评论:“是专家,也是行动者”。


陆德泉博士,港专学院应用社会科学系副教授;云南大学社会工作研究所客座教授、云南连心社区照顾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主席、云南草根公益支持中心理事、瓷娃娃罕见病支持中心理事等。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取得社会学博士学位、香港中文大学社学硕士、社会工作学士。历任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乐施会中国部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等工作。曾担任香港滋根基金会主席、东亚绿色和平董事、至灵智障儿童学校理事等工作。1991年创办香港滋根基金会于贵州开展扶贫与妇女发展工作,自此一直通过行动研究探索扶贫与发展工作的策略和实践。当前以云南为本,通过行动研究开发发展性社会工作模式,致力于流动人口、少数民族农村发展、城乡循环流动服务开发、和灾后社区重建等公益与社会工作工作的服务开发与能力建设工作。
 


王海光,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1962年7月生,毕业于原杭州大学哲学系。曾留校任教,后在政府机关工作数年。1997年加入南都集团。现任上海南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执行总裁,兼任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董事长、君澜酒店集团董事长及浙江万科南都房地产公司董事长。

王瑛,自2000年以来长期致力于国内公益活动,曾创办人文思想网站“世界中国”,担任《东方》杂志社社长3年。现为社区参与行动服务中心理事长,深圳弘爱人文推广阅读中心理事长、阿拉善会员、“一起读·读书会”发起人、马小平人文教育基金会发起人、深圳市石门坎教育公益基金会理事、阿拉善“劲草同行”项目导师。王瑛是1969年插队的知青。1974年回城后先在法院、后在律所工作;1984年在中国政法大学学习;1986年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工作两年;1988年至今在企业工作20余年,先后担任过多家企业的总裁、董事长(包括创业企业、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和大型民企)。认为“人一生中要做的事情是要追求自己的生命状态和生命价值。这是不变的目标,它和年龄没有太大的关系。”
 


徐冬梅,亲近母语创始人,亲近母语公益理事长。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2005 年度中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2012年美国易社学者。策划并主编《亲近母语•日有所诵》《我的母语课》《中国老故事》等图书,其中《亲近母语•日有所诵》每年全国都有超过三百万学生使用。策划并主办的中国儿童阅读论坛、儿童母语教育论坛、儿童传统文化教育论坛、阅读改变中国年度评选等项目在全国形成很大影响。
 

张兰英,现任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主任,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副院长。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获语言学学士学位。1989年留学菲律宾,获得菲律宾大学菲律宾语语言学硕士和亚洲管理学院发展管理硕士。1992年曾就职于晏阳初在菲律宾建立的国际乡村改造学院。曾在广西横县开展探索垃圾综合治理模式,现已成为国内县级层面垃圾综合治理的“样本”。2002年担任国际组织——行动援助在中国的负责人,建立了18个发展示范区,并积极推动参与式理论与方法在中国的运用、本土化发展与推广,促进政府与民间组织合作的有效机制,协助地方政府进行组织管理的创新工作。组织策划翻译和编写了数十本有关乡村建设实践经验的书籍,开展了大量农民能力建设和年轻人培养的工作。
 


张守礼,奕阳教育董事长。现任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理事,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广东春桃慈善基金会理事,亲近母语研究院独立董事。

所有文章
×

还剩一步!

确认邮件已发至你的邮箱。 请点击邮件中的确认链接,完成订阅。

好的